本帖最后由 空空 于 2021-10-13 16:39 编辑
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
老年人很多骨折最早都是发生在脊柱椎髋部和前臂等部位,追溯其病因多为骨质疏松所致。
骨质疏松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已达到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
65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在2017年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提到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前臂远端、股骨近端和骨盆等。
据2015年预测,我国2015年、2035年和2050年,
用于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的医疗费用将分别达720亿元、1320亿元和1630亿元。
然而,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高危人群早期选择腰椎、髋部、桡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骨密度检测筛查可及时检出骨质疏松个体,
据此实施有关骨质疏松的干预,可有助于预防骨折的发生。
但目前,因国内有关行腰椎、髋部、桡骨远端的骨密度测量骨密度测量的设备有限,
尚难以满足广大人群常规进行骨密度测量的需要。
余卫教授指出,普及和推广腰椎、髋部、桡骨部位的骨密度测量,检出骨质疏松高危风险,
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前提,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测量分别有助于相应部位的风险评估。
|
|